行业新闻
疫情将加速全球制造业洗牌进程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
疫情向全球蔓延,企业的生产经营遭遇挑战。疫情是否会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中国将在这一轮的变局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相关各方应当如何应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
问:疫情是否会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进而影响到全球制造格局?
魏际刚:疫情在全球暴发对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球流动带来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并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调整。同时,疫情严重地区供应链上的某些环节可能面临破裂甚至消失,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部分产业加速衰退与转移,供应链金融风险凸显。经过本次疫情冲击,全球制造格局会进行新一轮洗牌。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又是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加之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稳妥推进,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强。但是,那些疫情严重且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国家与地区会受到很大影响。
问:在新一轮的变局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魏际刚:严峻的疫情形势是一种危机,并将带来许多方面的挑战,可能会产生新一轮的变局,也可能产生新的机会。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短期受到较大冲击,传统服务业、部分工业、农业、房地产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融风险加大。二是经济下行使得失业、就业问题短期内凸显,社会保障挑战加大。三是外需下降,部分产业国际供应链受影响,会给外贸型、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带来压力。四是仍然存在应急能力不足的挑战。
但是,面对挑战的同时,也有几大机遇:一是国际产业格局调整的机遇。疫情是对各国综合实力的考验,中国在此次考验中取得不错成绩,而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实力、地位、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二是政府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体制提供了契机。政府治理的线上化进程提速。
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市场波动、订单下降、盈利下行、供应链中断、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等。特别是那些依赖人流和高客户量的服务业企业,可能会遇到现金流问题。但更具弹性的公司才能生存,甚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企业面临的机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新产业机遇。疫情催生了大量新需求,倒逼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应势爆发,线上业态快速向生产和生活多个领域渗透,为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直播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应用场景。二是增长机遇。中国启动了新基建,它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三是跨国并购机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海外优质资源、资产、企业、技术的并购成本相对较低,本次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和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带来冲击,国内优势企业可顺势进行较低成本的战略性并购。
问: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魏际刚:中国政府应当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考虑对策。国际层面,一是与各国联手抗疫,向有关国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二是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向各国提供防疫物资。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区域贸易规则制定。
国内层面,一是继续严格国内疫情防控,严格管控国际疫情输入的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二是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制造业由大国变强国、推动交通强国、数字经济强国、应急强国、供应链强国建设。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投资与营商环境来吸引全球资源与要素,让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也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全球供应链中心。四是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扶持力度。五是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六是坚守房地产住宅属性不动摇,防止房地产泡沫与投机冲击实体经济。七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如实施对受影响较大产业、企业、人群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八是针对重点产业、战略高科技产业、关键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重要基础设施等实施确保国家供应链安全的产业政策。
对于企业而言,一是要认清现实,评估自己的实力以及市场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国际产业大转移、线上线下大融合、万物互联化、消费个性化已成趋势。企业要精准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要有所提升。二是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加快线上化步伐,多渠道拓展市场空间。三是企业之间要加强彼此的互利共赢机制的建设,融入到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体系中。四是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注意做好风险防范,加强风险管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张一鸣
问:疫情是否会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进而影响到全球制造格局?
魏际刚:疫情在全球暴发对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球流动带来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并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调整。同时,疫情严重地区供应链上的某些环节可能面临破裂甚至消失,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部分产业加速衰退与转移,供应链金融风险凸显。经过本次疫情冲击,全球制造格局会进行新一轮洗牌。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又是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加之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稳妥推进,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强。但是,那些疫情严重且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国家与地区会受到很大影响。
问:在新一轮的变局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魏际刚:严峻的疫情形势是一种危机,并将带来许多方面的挑战,可能会产生新一轮的变局,也可能产生新的机会。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短期受到较大冲击,传统服务业、部分工业、农业、房地产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融风险加大。二是经济下行使得失业、就业问题短期内凸显,社会保障挑战加大。三是外需下降,部分产业国际供应链受影响,会给外贸型、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带来压力。四是仍然存在应急能力不足的挑战。
但是,面对挑战的同时,也有几大机遇:一是国际产业格局调整的机遇。疫情是对各国综合实力的考验,中国在此次考验中取得不错成绩,而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实力、地位、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二是政府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体制提供了契机。政府治理的线上化进程提速。
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市场波动、订单下降、盈利下行、供应链中断、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等。特别是那些依赖人流和高客户量的服务业企业,可能会遇到现金流问题。但更具弹性的公司才能生存,甚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企业面临的机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新产业机遇。疫情催生了大量新需求,倒逼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应势爆发,线上业态快速向生产和生活多个领域渗透,为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直播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应用场景。二是增长机遇。中国启动了新基建,它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三是跨国并购机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海外优质资源、资产、企业、技术的并购成本相对较低,本次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和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带来冲击,国内优势企业可顺势进行较低成本的战略性并购。
问: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魏际刚:中国政府应当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考虑对策。国际层面,一是与各国联手抗疫,向有关国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二是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向各国提供防疫物资。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区域贸易规则制定。
国内层面,一是继续严格国内疫情防控,严格管控国际疫情输入的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二是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制造业由大国变强国、推动交通强国、数字经济强国、应急强国、供应链强国建设。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投资与营商环境来吸引全球资源与要素,让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也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全球供应链中心。四是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扶持力度。五是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六是坚守房地产住宅属性不动摇,防止房地产泡沫与投机冲击实体经济。七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如实施对受影响较大产业、企业、人群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八是针对重点产业、战略高科技产业、关键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重要基础设施等实施确保国家供应链安全的产业政策。
对于企业而言,一是要认清现实,评估自己的实力以及市场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国际产业大转移、线上线下大融合、万物互联化、消费个性化已成趋势。企业要精准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要有所提升。二是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加快线上化步伐,多渠道拓展市场空间。三是企业之间要加强彼此的互利共赢机制的建设,融入到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体系中。四是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注意做好风险防范,加强风险管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张一鸣